中國嘉德2019秋季拍賣會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
時間
11月19日(周二)18:30
中國古代書畫
時間
11月19日(周二)9:30
地點
嘉德藝術中心B1層A廳
(北京市東城區(qū)王府井大街1號)
王鐸、張瑞圖、傅山、黃道周等,領雄健豪邁、酣暢淋漓之風,一掃前人甜美柔媚之氣,晚明書壇為之震蕩。繼元代回歸晉唐書風之后,在晚明個性解放思潮的沖擊下,晚明書法以驚世駭俗的面目迥異于傳統(tǒng)的審美要求。同時,從這批書家的作品中,我們又可以感受到后世碑學所標榜的種種精神,這既可以看作是對前人的“超越”,也可以看作是對后世的“超前”。此季,在大觀古代和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中有多件晚明書法,此處擷取幾件,以饗眾藏家。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
Lot 1373
王鐸(1592-1652)
行書《米芾跋歐陽詢〈度尚帖〉》
立軸 水墨綾本
244×47.5 cm
辛巳(1641年)作
鈐印:王鐸之印、宗伯學士
題識:嗇庵老道丈。辛巳。王鐸。
鑒藏?。褐苷叵閷彾ń鹗瘯?/P>
釋文:弘文館學士兼太子率更令、銀青光祿大夫、渤??h開國男歐陽,字信長,度尚帖。元度冬蕭閑外舍贊曰:渤海兒怪字復險絕,真到內史。行自為法,莊若對越,俊如跳擲。后學莫窺遂趨尫劣。
出版:《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第49頁,生活新知讀書三聯(lián)書店,2006年。
《跋歐陽詢度尚庾亮二帖》拓本局部
晚明書壇的“三珠樹”——王鐸、黃道周、倪元璐,本次的拍品也涉及到其中的兩位。當然,也有人把他們三人稱為“三狂人”。王鐸,被啟功先生譽為“五百年來無此君”式的人物,是帖學發(fā)展的集大成者。更有“后王勝前王”的論調,本次拍賣的這件王鐸行書軸,可以說“氣勢撼人”,雖然是臨書,但筆底的自信和氣概洋溢其中。
王鐸行書,最得米芾神韻,長軸大字,力量氣魄更不在米元章之下。此軸即錄米芾《歐陽詢度尚帖跋》,米書而外,復參顏真卿筆意,故生拙沉酣,筆力千鈞,在顏、米基礎上又開一生面。這種雄暢豪邁氣概,與清初開國的時代風氣甚合,更與當時審美趣味甚近,故數(shù)百年后,其書法仍廣受推愛,學習者收藏者不絕,自有其內在原因。因書寫時全力以赴,墨沉絹素,故至今精氣神躍然撲面,極可貴。
Lot 1372
黃道周(1585-1646)
草書五言詩
立軸 水墨綾本
163.5×52.5 cm
題識:讀倪鴻年丈疏山有作以政。年弟黃道周。
鈐?。何宸ト丛獜蛠?、一鳳五化、黃道周?。?、3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黃道周》28、27印,1153頁)
鑒藏?。鹤笈逅?、硯薌寶秘
釋文:犀光燃水雁,明火照齋壇。不以陰陽隔,而為日月寬。春深鳩眼撫,潮長蝐毛寒。一代鏤銀管,千秋屬史官。
出版:《正統(tǒng)與野道:王鐸與他的時代》,第252-255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版。
在明末,黃道周以直言進諫、忠貞不渝為世人稱頌。特別是為了挽救國家的滅亡,他自籌兵糧,積極抗清。雖然最后沒能力挽狂瀾,但他以一代書家的大儒風范,寧死不屈的高尚人格,為后人所敬仰。崇禎十一年(1638),時年54歲的黃道周,被貶官調任江西布政司都事。此時作為志同道合的摯友,倪元璐曾寫信給他,表達了對黃的由衷尊敬。據(jù)兩人年譜所載,黃道周在前往戍地的途中,順道在浙江見到了倪元璐,并盤桓旬余日,而后去江西。這首五言詩,就是在讀完倪元璐的詩文后,于江西的疏山有感而作。詩人表達了自己不信鬼邪,心胸有如日月一樣寬闊。他自信史官的忠實,歷史的公正,這種剛正倔強的性格集中反映在他的行草書中。本幅作品依然采用了典型的黃道周式章法布局:字密行疏,橫無行、縱成列。行與行之間拉開距離,使得上下字體緊密相連,氣勢貫通,疏密的反差對比極為明顯。但單個字體結構又具有扁橫向的特征,而且筆勢上揚,如“而”字,字勢由右上向左下傾斜,形成險峻的體勢。同時,黃道周采用了許多直轉的方式,這樣可以在險峻的字體中,富有堅固的支撐。為了增加更多的穩(wěn)定性因素,他又從漢魏質樸、古拙的隸書中吸取養(yǎng)分,如“屬”、“春”等字的撇畫,就帶有濃厚的隸書、章草式的波磔。他的書法遠比倪元璐和王鐸的筆速快,加上方筆、折筆的運用,充分顯示了他的直快性格。黃道周對倪元璐的書法十分欣賞,倪的凝重筆法,在黃道周的筆下自覺與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為”、“周”字震顫的線條,這種“遒”的意味,仿佛就是倪字韻律的嫁接。
Lot 1376
傅山(1607-1684)
草書臨《適得帖》
立軸 水墨絹本
206×44.5 cm
題識:山臨。
鈐?。焊瞪街?/P>
釋文:適得書,知足下問。吾欲中冷,甚憒憒。向宅上靜佳眠,都不知足下來門。甚無意,恨不蹔面。
簽條:傅征君草書軸,倪閣藏。
有學者認為“明末清初是碑學觀念的萌芽階段”,在明末一批書家那里,我們既可以感受到后世碑學所標榜的種種精神,同時,在他們的筆下,那種筆墨的張力,也和后世的一些追求十分合拍,這既可以看作是對前人的“超越”,也可以看作是對后世的“超前”。除上述幾位巨匠外,傅山就是其中的一位。
傅山大幅行草,氣健力壯,聲勢恢弘,其雄勁氣象,直可與王覺斯雁行。此軸如急流出谷,左沖右突,迥蕩騰踔,呼嘯而下。又如雨驟風狂,滿地落花,看似散亂,而揖讓疏密皆自然有致。是他興來神旺,胸無掛礙時所書,故有氣勢如此。
《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在《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中,包括有王鐸二軸一卷,皆以行草書出之,孟津平生喜臨閣帖,一日臨帖,一日自運,騰挪恣肆,氣勢磅礴,確有神龍飛騰的不測之力;張瑞圖二卷,各書陶詩、王詩,縱橫排奡,峻峭勁利,奇恣如生龍動蛇,真可謂鐘、王之外,另辟蹊徑;傅山二件,欹正相間,縱斂開合,郁勃渾脫之中,又有逸巖之態(tài),而其凜然的氣節(jié)與富贍的學養(yǎng)更為世人所敬仰。
Lot 1127
傅山(1607-1684)
草書五言詩
立軸?水墨綾本
200×46 cm
題識:七十八歲老人傅山,書于河上小亭。
釋文: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不學粗人郡,得借口吾道。男兒不動氣,正在五車書。
傅山以其富贍的學問和凜然的氣節(jié)為世敬仰,他擅書,正、行、草、隸、篆諸體皆善,都古拙入于神品。其騰沓縱橫的力量氣局,是唯一可與王鐸齊驅爭道者。此軸作狂草,筆底有跳擲躍動之勢,而雄渾沉著,墨沈貫透紙素。書時已近八十,尤豪壯如,可見精力之充沛和功力之深厚。
Lot 1128
傅山(1607-1684)
行書五言詩
鏡心?水墨綾本
31.5×46 cm
鈐?。焊瞪街。▍⒁姟吨袊鴷嫾矣¤b款識?傅山》17印,1218頁)
釋文: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城鴉睥睨曉,宮井轆轤聲。方朔金門侍,班姬玉輦迎。仍聞遣方士,東海訪蓬瀛。
傅山入清不仕,薦舉鴻博更以死拒之。不受利祿之誘惑,寧可居鄉(xiāng)野,以醫(yī)藥濟世渡民,復潛心于學問與藝術,人品學養(yǎng)遂浸淫其筆底與詩卷。此作書五言詩一首,睥睨騰沓,絕無疑滯,一氣而成。然迅捷處絕去浮滑,瘦勁處力透紙背。似米似顏,不米不顏,神氣自在,的是佳作。
Lot 1124
王鐸(1592-1652)
草書臨王羲之《吾唯帖》《月末帖》
立軸?水墨綾本
199.5×53 cm
鈐?。和蹊I之印、覺斯(2印參加《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鐸》10印,121頁)
題識:王鐸為珵老世兄大詞宗。
釋文:吾唯辨辨,便知(無)復日也。(諸懷不可言。)知彼人已還。吾(此)猶有小小往來。(不欲來者)其野近,當往(就)之耳。月末必佳。遲見君。無以為喻。
鑒藏?。捍髋嘀洳亍⒀┪?、夢標
說明:舊藏者戴植、羅振玉。
展覽:謙慎書道會特別企畫?王鐸展。
出版:《王鐸》,第26頁,謙慎書道會,2013年。
王鐸好作長卷大軸,奔騰排奡,愈大愈壯。又好以綾本作書,取其光潔發(fā)墨,光彩黑亮,益增神韻。此軸臨王羲之,而騰挪恣肆,已與王書之俊美雍容已大異其趣。末行尤一鼓作氣,奮筆直下,略無停歇,所謂一筆書者即此,氣勢極為壯闊?;ňc保存極精,墨沈咄咄逼人,觀之令人神旺。
Lot 1125
王鐸(1592-1652)
草書臨《惠柑帖》
立軸?水墨綾本
208.5×49.5 cm
庚寅(1650年)作
鈐?。和蹊I之印、癡仙道人
題識:庚寅冬月,王鐸臨。
釋文:惠百柑,殊珍感感。蒲且留數(shù)佳者,芾皇啟:適承寵顧之厚感悚異嘗,琉璃器得歸左右,乃是本心,望簡留也。旦夕參晤,不備。
鑒藏?。簞⒙?、劉曼生收藏、谷牧心賞
陳半丁(1876-1970)題簽:王孟津行書真跡,半丁老人題。
說明:曾經谷牧(1914-2009)“九藤書屋”收藏。
王鐸擅行草書,落筆如雨急風狂,一氣呵成,氣勢磅礴。極得張旭、米芾神韻。此軸結體遒密而點畫舒展,剛柔兼俱,歷代學米者沒有一位像他這樣得勢、得韻、得神的。而米芾行草大字傳世極少,王鐸則愈大愈強酣奪目,雄邁的氣勢明清二代唯傅山尚可與之比肩。庚寅為清順治七年,王鐸五十九歲,是其晚作中之精品。
Lot 1129
王鐸(1592-1652)
行書臨法書帖
手卷?水墨綾本
字:25×171.5 cm
跋:27×74 cm
庚寅(1650年)作
鈐?。和蹊I之印、煙潭漁叟
題識:庚寅六月十八日六旬學古。西洛王鐸。
鑒藏?。阂蓖ば馁p、鐵卿鑒定、徐、頌閣心賞物、濠園居士、梅光遠收藏書畫真跡
田容熙題后紙:昭和廿七年(1952),壬辰秋十月,桑駕上田容熙。 鈐?。禾锶菸?/P>
說明:此件經鐵保、徐郙、梅光遠、徐世章遞藏。
王鐸盛年,一日臨帖,一日自運,不斷以自我的性情去涵化古人成法,故能在晚明書壇日趨柔媚的書風中獨樹一幟,以其雄豪不羈沉著痛快的全新面目震動中國書壇,影響波及日本、朝鮮而數(shù)百年余音不絕。此卷臨晉唐諸大家,雖稱臨摹而處處露出自己書風成熟后的一貫風神,就像董其昌、八大山人等一樣,只是意臨而不再拘于形相。末行以小楷書落款,亦已在鐘繇以外,益以自己勁拙的風韻體貌了?;艦槲遥晕易鞴?,是大家成熟后的共同特點。曾經鐵保、徐頌閣、徐世章等遞藏,知者勿忽。
Lot 1130
張瑞圖(1570-1641)
草書陶淵明詩
手卷?水墨絹本
26.5×443 cm
天啟乙丑(1625年)作
鈐?。簭堥L公、張瑞圖印
題識:天啟乙丑,書于東湖之果亭。瑞圖。
鑒藏?。喉嵤馁p、毛紫胤書畫印、超詣、癡漢、以商私印、吳景融印
出版:《張瑞圖的書法》(卷子篇一),圖8,二玄社,1980年版。
張瑞圖,被譽為“晚明四大家”之一,但在這四大家(董其昌、邢侗、米萬鐘)中,恐怕如果論銳意創(chuàng)新、風格突出,張瑞圖當屬首屈一指。這種風格上與傳統(tǒng)的“背離”乍看是要刻意否定傳統(tǒng),其實,它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韻律和氣骨恰恰是和魏晉遙相呼應,但也表現(xiàn)出了追求“超越”的一面:超越時代的禁錮、超越法書的約束、超越日常的書寫。張瑞圖的創(chuàng)新意識之強烈,也成為了他的同代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之源。
天啟乙丑,張瑞圖正閑居家鄉(xiāng),躲開了一場嚴酷的政治斗爭,他詩酒留連,嘯傲林泉,心情恬適。因為家鄉(xiāng)求索書畫的甚多,他揮毫不停,每至深夜而不能停揮,故存世這一段時間的作品極多。由于正值中年,書風純熟,又不受政局干擾,雖酬酢不斷卻佳作迭現(xiàn)。此卷書陶詩,頗有歸去來的放達性情,寫得聲情并茂,洋洋二百余言,四米多長,一氣呵成,絕無滯疑。后半卷,行氣都向右傾斜,亦毫不計較。真有點劃飛翔,筆底生花之概,個人書風十分突出。晚明書壇因為有了張瑞圖及稍后的黃道周、倪元璐、王鐸,遂一掃柔糜之風,中國書法于是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此卷書寫甚精,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日本出版于張瑞圖書法集中,甚可珍。
Lot 1131
張瑞圖(1570-1641)
草書王維詩卷
手卷?水墨綾本
25.5×267 cm
天啟丙寅(1626年)作
鈐?。捍俗右酥们疔种?、張瑞圖印、筆研精良人生一樂
題識:天啟丙寅書于東湖之審易軒中。瑞圖。
天啟三、四年間,宦官魏忠賢與東林黨內閣人員爭斗激烈,張瑞圖為免卷入政治漩渦,告假回鄉(xiāng)。由于魏珰得天啟皇帝呵護,又有顧秉謙助其聲勢,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迭遭黜逐。而張瑞圖處身事外,悠游湖山,得以自保。天啟五年乙丑十一月,張瑞圖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他既避開了迫害東林黨人的嫌疑,又不得罪魏珰,故次年即應命北上,再次赴京任職。他在天啟丙寅六年夏日抵京,而他的《草書王維詩卷》自題于丙寅春,雖未記月日,而從 “書于東湖審易軒中”,則可知仍書于其家鄉(xiāng)福建晉江。正是行將北上之際。書的都是王維輞川即景詩,借古人嘯詠湖山的閑適,來表示他逍遙田莊躲過爭斗的智慧,心情應該是舒暢得意的。書法一如既往的尖厲勁削,行氣結字都非常緊密,仿佛滿腹的經綸被嚴實的按抑著深藏不露,而用筆卻特別迅疾,若秋風勁掃,落葉繽紛,力量和氣勢咄咄逼人。是他盛年佳作。
中國嘉德2019秋季拍賣會
預展
嘉德藝術中心
11/13-11/16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丨珠寶翡翠
11/17-11/19
郵品錢幣丨珠寶翡翠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11/14-11/16
中國書畫丨瓷器及古董珍玩丨佳釀臻茗丨古典家具及工藝品丨古籍善本丨金銀器丨名人手跡
拍賣
嘉德藝術中心
11/16-11/20